香港國際學校市場飽和?
最近經常獲邀請參與多間新建國際學校的簡介會,當中有部分是經過政府批地,正如火如荼地興建校舍;另有由外國辦學團體以六億元投得前私校位於何文田的空置校舍,現正翻新,以趕及8月份開學。由於國際學校要經政府的批准,信譽必然有保證─光是在2017至18年,便將會有四所來自英美的老牌國際學校進駐香港,開辦新的分校。
過去,政府認為國際學校學位不足,長遠將影響國際企業在港運作。2012年教育局有研究指出,8.2%的企業無法聘請外國員工,因為其子女無法在香港找到國際學校的學位。為緩解國際學校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政府在過去數年一直以提供免租或低租土地的形式,吸引各大集團來香港開辦國際學校。在2014學年,香港的國際學校提供約41,000個學額。2015年7月教育局又公布,透過校舍分配工作選出五個辦學團體在兩所空置校舍及三幅全新土地發展國際學校,相關地皮位於港島及新界。五個成功申請的團體均已承諾將八成或以上的學額分配予非本地學生,由2016學年起逐步提供合共約4, 270個學額,當中包括3,490個小學學額和780個中學學額,並預計將分別在2016學年及2018學年開始辦學。
然而,學位供求緊張問題已得到解決嗎?根據最新政府預測,目前國際小學149個學額的空缺將在未來的一個學年中變成盈餘,到2022年,預計會有3,526個學額供過於求。以數字來看,國際學校過去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紓緩了,但卻意味着市場正在飽和。我相信,國際學校在港(特別是新辦的),在招生方面可能會遇到問題,箇中關鍵在於國際學校學額的分配。政府本來是優先照顧持有外國護照的孩子,根據教育局規定國際學校如果獲得政府以分配土地或空置校舍方式給予資助,其所取錄的學生當中至少有70%必須為非本地學生;而申請校舍的辦學團體如在計畫書中承諾取錄超過80%的非本地學生的話,還可獲較高評分。
香港的傳統教育模式是功課多、學生壓力大,愈來愈多人將子女送往國際學校讀書,以銜接國際大學教育。不少本地生亦想入讀國際學校,令學位過去出現供求緊張;若國際學校可調整外籍人士與本地生的收生比例,相信對平衡供應市場未來飽和,有一定的幫助。
如想更全面了解香港本地國際學校資訊,家長可細讀《在香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 本書除了提供國際學校選校策略,還有專家分析國際學校入學試及準備流程,以及英美加頂級大學申請攻略。
《在香港入讀國際學校全攻略》| 為家長提供全方位本地國際學校資訊
售價$118,有興趣的家長可於以下地點購買:
HKTVMall:http://bit.ly/2UesevK
以及香港各大書店有售
電郵:drfannychan@eduplus.hk
facebook:www.facebook.com/drfannychan
從小在英國寄宿中學開始,在英國倫敦生活了15年,對當地生活和地區非常熟悉。陳博士就讀優質海外學府,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英皇學院科學學士、帝國學院大學科學碩士,布里斯託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和政策研究博士。她對本地和海外升學出路瞭如指掌,廣受家長和留學生歡迎。